撰文/顏怡今 攝影/楊為仁
從廟口走向藝術劇院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的百年傳承與創新
相較於布袋戲、皮影戲,現代人對傀儡戲較為陌生,你所不知道的是,在各式傳統劇種裡傀儡戲的位階最為崇高,於酬神儀式中屬「最嘉之禮」,因此有「戲祖」之稱。至於為什麼會沒落至今全台剩下不到5個劇團,全台唯一橫跨唯一橫跨宗教儀式與表演藝術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第三代團長薛熒源認為,傀儡戲的技藝門檻高是主要原因之一,他說:「傀儡戲操偶師沒有10年的學習,是無法在台上獨當一面演出。」
父親驟逝 扛起家傳事業
位在高雄市阿蓮區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創立於1920年,至今已超過百年。第三代團長薛熒源25歲那年,父親生病驟逝,正當他猶豫是否扛下祖傳的事業時,剛好有客人邀約錦飛鳳演出,他回憶說:「那時候如果拒絕了,外面就會謠傳錦飛鳳不演了。」他想起父親病榻前猶擔心他有沒有把技藝學會,知道父親不希望阿公傳下的傀儡戲斷掉。於是,薛熒源硬著頭皮接下那場活動,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獨當一面的演出,也成了他接下錦飛鳳招牌的起頭。
傳統傀儡戲有杖頭傀儡、鐵枝傀儡及懸絲傀儡,傳統多在喜慶祈福及酬神等宗教儀式上演出。一般懸絲傀儡每個戲偶至少有16條線,有的甚至多達50條,分別控制頭、胸、背、手和腳,操偶師必須靠10根手指頭勾、拉、壓、挑等技法讓戲偶在台上活靈活現的演出,薛熒源說:「傀儡戲角色不同,男生女生、老人小孩走路方式也全然不一樣,操偶師除了指法熟練,更需對角色有所體會,演出才會傳神。」
難的還不只是10跟手指頭得同時掌握數十條繩線,操偶師還得同時負責唱曲和口白,全神貫注的同時又必須一心多用,12歲就跟在父親身邊學技藝的薛熒源說,演出時必須將自己的完全融入角色,才能達到「人偶合一」的境界!也因為相當耗費心力,一場戲演下來肌肉酸痛不說,常常是整件衣服濕透,必須以保溫瓶準備開水,隨時補充水分。
打破禁忌 成就台灣首位傀儡女藝師
薛熒源接掌錦飛鳳時,傀儡戲已沒有阿公及父親年代一個晚上連趕七場表演那種盛況,為了家中經濟開銷,薛熒源和妻子張雪香白天在市場賣魚,晚上接傀儡戲演出,如此走過8年的艱辛歲月,直到2005年為了專心投入傀儡戲事業,薛熒源決定結束魚販工作,全職做傀儡戲。張雪香回憶說,當初丈夫決定全職做傀儡戲時,家裡三個小孩都還很小,但心裡也很清楚,這樣下去不僅體力吃不消,也無法將傀儡戲技藝發揚光大,因此全力支持丈夫的決定。
為了能實際分擔演出的辛勞,張雪香也追隨薛熒源之後,到中國福州拜師學藝。薛熒源強調,過往傀儡戲有「傳子不傳女」、「女人不能靠近」禁忌,但錦飛鳳在走向藝術領域之後,每場演出的操偶師需求變多,加以時代不同,想要讓傀儡戲在藝術殿堂大放異彩,就必須勇敢突破傳統禁忌。在丈夫的支持,張雪香成為國內首位傀儡戲女藝師,夫妻倆同台演出《嘉禮迎春歡樂年》一劇裡的「祝幸福」與「真美滿」兩個角色,台上是夫妻、台下也是夫妻,成為戲曲界一段佳話。
走過白天賣魚、晚上「頒戲」的艱辛,薛熒源讓傀儡戲不再只是傳統宗教儀式,更是精彩的傳統藝術,錦飛鳳傀儡戲劇團除積極進到校園推廣傳承,也帶著戲偶周遊列國,幾年來走訪歐美10多個國家,讓世界看到台灣傀儡戲的迷人魅力,薛熒源堅毅的說,百年傳承沒有他法,就是用心、耐心、恆心方能成事。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
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hinfeifeng/?locale=zh_TW
Email:s6315922@ms32.hinet.net
更多內容 READ MORE
40℃ 百年歲月工藝不衰
150°C百年風味不斷前進
CULTU-RE 文化實驗